陕西慧智达教育


刘老师专线:18089207796(微信同号)

陕 西 慧 智 达 心 理 咨 询

Shaanxi huizhida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

联系我们
更多

陕西慧智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

联系方式:136-5925-5698 (微信同号)     

E-mail:911658170@qq.com

网址:http://www.828bz.top/

地址:西安市雁塔区西斜七路向西100米路南凯丽大厦东栋23-5(农业银行楼上)



情绪困扰
更多
  • 怀孕情绪低落

    怀孕情绪低落

    女性在怀孕以后,要注重各个方面的保养,才能有利于胎宝宝的健康

  • 产后抑郁

    产后抑郁

    产后抑郁症怎么走出来很多妈妈已经有产后抑郁的情况了,但是家人

  • 抑郁症表现

    抑郁症表现

    病情分析:1.每天凌晨才睡;2.觉不够睡,心里老不踏实。3.

  • 焦虑症的表现

    焦虑症的表现

    虑症是精神疾病中较轻的疾病,焦虑症治愈时间与具体病情、治疗方

  • 强迫症症状

    强迫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疾病,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、强迫冲

产后抑郁

产后抑郁症怎么走出来

很多妈妈已经有产后抑郁的情况了,但是家人并不知情,以为是女性在产后的时候特别的矫情,那么,这样产后抑郁症应该怎么走出来呢?

产后妈妈要注意多休息,尽快恢复身体,这样可以适当地进行户外运动,有助于缓解压抑的心情。比如散步,比如做做瑜伽,比如到周边公园呼吸新鲜空气。

家人要多承担照顾孩子的工作,建立家庭责任感。有的丈夫习惯了儿子的角色,习惯了被照顾。有了孩子以后依然不分担家务,不去适应父亲的工作。喂奶、换尿布、擦屁股、洗澡、哄睡觉等等全部丢给妻子。请注意你的妻子也是第一次当母亲,你若是不能成长起来,她就等于同时要照顾两个孩子,她也会压力大负担重生活处处都是困境,外加精神上孤立无援,当然会抑郁。

产后抑郁.jpg

产后抑郁症的表现

以下是产后抑郁症最常见的几个症状。不过,但就算妈妈不时出现其中的几种症状,很可能也没有患上产后抑郁症。毕竟,做妈妈会让你的身体和情绪都像坐上了过山车一样,可以预见这中间一定会有起起落落。但是,如果你有不少以下症状,并且持续时间超过2周,就应该去看医生了。

1、抑郁:患者会长时间感到情绪低落、愁苦及悲惨,早上或入夜时分情况会较为严重。有时白天情绪低落,夜晚情绪高涨,呈现昼夜颠倒的现象。

2、脾气暴躁:患者可能会对别人的儿女或自己的婴儿感到暴躁,而发泄对象通常是自己的伴侣。

3、疲惫:一般产后的女性亦会感到疲惫,但产后抑郁的患者会疲惫至认为自己患病。

4、失眠:患者一般睡眠不佳或严重失眠,因此白天昏昏欲睡。

5、食欲不振:患者通常没有心情进食,但有时会透过暴食来宣泄压力,不过过后又会因肥胖而感到内疚和不安。

6、失去兴趣:患者对以往的享受觉得不再吸引,以往的兴趣亦变得无聊,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。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,......

产后抑郁表现.jpg

产后抑郁症的原因

该病病因目前在医学上不明,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:

1、神经内分泌因素

怀孕期间,女性荷尔蒙雌激素黄体酮增长10倍。分娩后,荷尔蒙水平迅速降低,在72小时 内迅速达到以前水平。一些研究显示,产后期荷尔蒙水平迅速降低和抑郁症状出现有关。

2、遗传因素

以前抑郁症的历史增加了女性得产后抑郁症的危险。研究显示,1/3有抑郁症病史的妇女会在产后时期重患。有精神病家族史,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,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于无病史的女性人群。

3、心理因素

对于新妈妈来说, 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和兴奋。没有哪个新妈妈能完全兼顾繁重的工作和照顾婴儿。孩子出生后一段时间,常充满兴奋,但接下来可能是失望,然后便是感觉到不能适应产后无法安睡,疲累不堪的生活。

产后抑郁症的原因.jpg

4、妊娠因素

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,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,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,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。研究发现,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,患者表......

产后抑郁症如何诊断

本病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,以下2种方法可供参考。产后抑郁症早期诊断困难,产后进行自我问卷调查(如Edinburgh产后抑郁评分)对于早期发现和诊断产褥期抑郁症很有帮助。

一、产褥期抑郁症的诊断标准

美国精神病学会在《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》(DSM-IV)一书中,制定产褥期抑郁症诊断标准。

1、在产后4周内出现下列5项或5项以上的症状,其中同时具备下列(1),(2)两项

(1)情绪抑郁

(2)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或愉悦

(3)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

(4)失眠或睡眠过度

(5)精神运动兴奋或阻滞

(6)疲劳或乏力

(7)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

(8)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

(9)反复出现死亡想法


客服中心
联系方式
18089207796
029-87334227
-
指导师雅南
技术支持: 金讯时代 | 管理登录
返回顶部 seo seo